日前,易观发布了《中国大数据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6》,对中国大数据市场现状、市场应用、厂商发展及产业发展趋势做了详细的研究,梳理了报告核心内容。
总体规模
2015 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 105.5 亿元,同比增长 39.4%,预计未来 3-4 年,市场规模增长率将保持在 30%以上。
从收入结构上来看:
2015 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行业投资结构中,金融、通信、零售为前三大行业,与政府、医疗、旅游投资一起,这六大行业累计占比达 74.2% 。
从参与大数据企业市场的构成特征上来看,主要呈现以下四种形态:
预计,中国大数据市场将在 2020 年前后进入成熟期,基于产业链的完善和基础数据服务的普及,大数据需求也将趋于行业和细分应用的领域。
大数据市场现状
大数据从数据采集、存储、处理、分析挖掘、展现各个环节在不同行业都有相关应用,所以大数据创业公司也有着多种不同的方向。据统计2016年1月至7月,已有36起大数据创业型企业获得融资,融资总金额超过100亿。
从大数据企业的业务模式上来看,主要表现为以下5类:
不难看出,大数据的商业模式也逐渐呈现多样化,一体化的特征。
以阿里、腾讯、百度为主的企业纷纷推出了云服务,不光解决存储和数据安全的的问题,更是通过易于使用的 API,使用户方便地将各种数据对象放在云端,然后再像使用水电一般按用量收费。当然,很多运营商也争先效仿,修房子,建机房,做了一些“真IDC,假云平台”的项目,但这样的项目往往不能持续。因为基于云平台,存储只是基础,如何向用户提供他们需求的数据增值服务、数据交易服务和技术服务才是关键。
易观也针对大数据的企业需求方面进行了分析,预演了未来大数据的发展方向:
一是数据可视化分析
越来越多的新经济产业企业在成立初始就对数据化运营十分重视。企业会在各环节布点收集运营数据,用以打造可量化的分析平台。
二是语音识别与语音分析
基于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,基于语音的非结构化大数据服务,是目前市场上的一篇空白。在语音转写准确率、分析平台、场景认知、自适应等方面都需要技术积累。
三是地理位置应用
虽然目前如微信、滴滴、外卖团购APP等,基于LBS的应用已经普及,但如何结合位置数据、已有的用户线下数据和其他行为数据,完整地理解用户需求,如果只是单纯依赖网上采集的数据是无法实现的。
四是精准营销
目前,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服务已经广泛应用于快销、汽车、教育、金融、游戏、旅游等行业,对精准营销也有了更高的要求,需要对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持续的监控与验证,并能够持续地、跨渠道地跟踪受众并投递信息,从而对营销效果实现良性的效果评估和动态反馈。
五是网站和移动端数据分析
随着移动互联网各式应用的不断丰富,网站和移动端数据分析服务将显得愈发活跃,从单纯的用户统计到设备唯一性的识别、数据标准化、分析算法、成本、数据的高效利用等方面监测,多纬度的数据监测使得企业能够安全、准确、即时地以数据为支撑实现决策。(来源自易观智库)
编后语:
当前,大数据产业在国内处于萌芽时期,且以数据应用为主,相较于美国已经有成熟的大数据产业链,国内大数据企业在硬技术方面比较欠缺。另外在行业和政府数据的整合方面面临的阻力很大。2016 年随着政府法规的跟进,预计最终国家级交易所的数量将稳定在1-2 家,而各省、自治区级交易中心数量也将达到 20 家左右。马云说过:“未来,得数据者得天下。”如何利用业务优势整合行业数据,创造数据价值,将是未来值得研究的课题。
来源:传媒参考